本帖最后由 莆田亲子乐园 于 2016-1-7 12:00 编辑
文:一妈/原创
我们仨
一爸 一妈 一 一
我们在推广亲子绘本阅读,为孩子打开更精彩的世界
来和我们一起用绘本陪伴孩子成长
一爸:对不起,请允许我秀一下她们
实在是因为这画面太温馨了
在共读之旅中,兴趣无疑是最佳的引路人。因为只有当孩子对绘本有兴趣了,共读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。这里的兴趣,一指孩子系统自带的好奇心——好奇心是促使幼童接受并爱上共读的先决条件;二指家长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好奇心,拓展他们的兴趣领域。
我在之前的分享文章中写过,共读的过程是一个“用绘本观照生活,用生活印证绘本”的过程。但是,陪读的父母千万不要过度强调绘本的认知作用。如果父母执著地把绘本当成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工具,比如希望孩子读了绘本之后,就一定要学会并记住绘本中所传达的内容,或者希望他们读了绘本之后,就能更快地学会说话、认识各种事物等,那么,这种原本用于加强亲子联结,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精神之国的行为就会变味成填鸭式教育的肇端,不仅会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倍感挫折,而且还会挫伤孩子自主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勇气。
因此,陪读的爸爸妈妈们首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,并以此为出发点为他们选择相应的绘本。
在一一这里,因为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于各种车的热爱(他最早指出的非主角细节就是《鸭子骑车记》中的车轮),于是,在预算有限,但又需要添置新书时,我就会多考虑那些与车相关的作品,比如蒲公英汽车系列、《和甘伯伯去兜风》、《晚安,工地上的车》、《建筑工地》(翻翻书)。《甘伯伯》这本书虽然声名在外,但一一至今仍兴趣缺缺,我想,除了画风太过疏淡、内容超龄之外,车的形象不够突出应该是主要的原因。相比之下,页数和每页字数都比《甘伯伯》多出许多、内容也相对更难的《晚安,工地上的车》却因为工程车的写实描绘而深得一一的心,有一天甚至让我连续读了3遍。我觉得,对于一一来说,虽然这本绘本的大部分内容他都不甚理解,尤其是起重机、水泥搅拌车、翻斗车的功能描述,但是,只要能看到那些肖似实物的形象就够了,听得懂听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。正是这样的兴趣让他愿意一遍又一遍认真地听我慢慢读下去。而且,这样的时刻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专注力训练机会。
推荐《幸福的种子》一书
松居直,日本“图画书之父”
日本“图画书(即绘本)之父”松居直先生在谈及2岁前幼童的绘本选择时认为:“……色彩强烈的插画、或……像玩具或布娃娃一样扭曲变形的图画等,都应该避免。大人最好选择形状真实,令人感觉画面优美,而且插画色彩调和的图画书。”对于他的这一段话,我却并不完全认同。认同的原因上一段已经提及,而不认同的地方在于,我在共读的过程中慢慢地领悟到,绘本本身有一种独立于成年人价值和审美判断的力量。因此,大人不应用自己已经被框限了眼光去看待儿童作品,尤其是大师的作品。我并不是在推崇“唯大师论”。我只是想说,三观已基本定型的父母与一切皆有可能的儿童所看到的东西,其实会是很不一样的。因此,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绘本,尽量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绘本,然后把绘本的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中,让他们从中去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作品。
比如,在一一目前所拥有的绘本中,色彩强烈且形象扭曲变形的代表当属卡尔老爷爷的作品,尤其是他的《从头动到脚》。这本绘本我至今没有给一一完整地读过,一是因为其中的形象(不论是小孩子还是动物)我至今都没法欣赏,二是里面涉及到的各种动作我觉得要2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做得来。但一一却常常拖出这本书来自己翻看,而且出乎我意料地没有被吓到。在他未满一岁的某一天,一一看着最后一页中那个指着自己脚的小男孩,也跟着把脚抬了起来。我看到后,就跟他说,这是脚。他就这么记住了这个名称,由此可见他对于这一页内容的兴趣程度。
《从头到脚》——艾瑞-卡尔
深受众多小孩子以及一一喜欢的大卫系列也是典型。我之前曾在朋友圈中说,这个系列并不是我的菜,我不喜欢它的画风,甚至觉得小大卫的那些牙齿像妖怪一样吓人。一一迷了快一年,至今一看到仍会要妈妈“读读读”的《转啊转》(宫西达也)在我看来也是毫无美感,更没实质内容的作品。然而,一一却用行动向我表明,你们大人真的是不太懂小孩儿的心。
《转啊转》——宫西达也
简言之,对于0-2岁的幼儿来说,写实的、风格优美的绘本当然也很重要,毕竟它向孩子展示了事物的真貌,让他们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。但是,一如幼儿不能长期吃软食,否则就会导致口腔发育受阻,进而影响咀嚼、说话能力的发展一样,我们也要给孩子提供一些风格上“粗硬”的作品(尤其是孩子自己就喜欢的绘本),从而培养他们更加强健的美学胃口。此外,在你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要看的作品时,你也在无形之中给他们以信心,让他们感受到“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”的力量感。
其次,绘本本身的设计也是它能否吸引幼童的关键。这里我要重点推荐一一的新欢——《变色龙捉迷藏》。买这本书时,我是考虑在一一一岁半后再引入,因为他目前对颜色并不敏感,变色龙的颜色变化想来不会引起他的很大兴趣。事实证明,一一确实对变色龙的变色没有什么兴趣,但他被它的奇巧设计(转一转,拉一拉,变色龙就变了颜色、化险为夷)所吸引。很小的时候,一一就对“转”这个动作很感兴趣,如今又进入了“推、拉”的敏感期,于是乎,《变色龙》轻轻松松就俘获了他的心。
他对这本绘本有多爱呢?昨晚的一个小细节大概可以回答这个问题:半夜醒来的一一对着幽暗的天花板“复习功课”,我于是随口问他,变色龙都遇到了谁啊,他想了一下,回答说“狼”、“蛇”;再问还有谁啊,他又想了一会儿,然后说“鳄鱼”。如果不是喜欢极了,16个半月的他又怎么会对这本上周四才开始共读,次数不过十遍左右,而且已经停读四天的绘本有如此深刻的记忆?
《变色龙捉迷藏》
好像还没有哪个小朋友不喜欢的
最后,一本绘本能否引起孩子的兴趣,共读者的引导也是相当重要的。这里的引导当然不是说教,而是要把绘本共读变成一种有趣的“游戏”,从而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之中接受并理解对于他/她来说难度或许为hard的东西。而且这样的方式很有可能会加深他们的记忆。
仍是以一一为例吧。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喜欢《鸭子骑车记》,有一段时间甚至是拒绝这本绘本的。毕竟,对于当时没有机会见到书中各种动物(除了猫),而且才7、8个月的孩子来说,这本书确实有点超龄。但是,在爸爸栩栩如生地模仿了其中各种动物的叫声后,他渐渐地发现这是一本有趣、可以游戏的动物之书,进而喜欢上了它。这一点在认知马这个动物上尤其明显。《鸭子骑车记》中对于马的叫声是用“嘶”来形容。一开始我是完全照书念,因此一一对于那匹一脸睥睨神情的马完全没有感觉。当爸爸把这个拟声词改为“吁——”后,他很快就被吸引住了。事实也证明,爸爸的这一改让一一牢牢记住了这种动物以及它的叫声。之后一看到马的形象,他都会很兴奋地一边“吁——”一边叫“马”。
《鸭子骑车记》——那匹一脸睥睨神情的马
总而言之,言而总之,兴趣原则的核心就在于,父母要明白,即便自己的孩子只是未满1岁的小娃娃,他/她也有自己的判断(小一在10个月左右就会用手指出他想要听的绘本)。父母应当尊重并保护他们的这种兴趣,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成见横加干涉;如果想要引导他们接受比较有挑战的绘本,应当以孩子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加以引导。 |